以弗所古城位于土耳其愛琴海邊,是古希臘的第二大城市,僅次于羅馬,曾經是羅馬總督府的所在地。據說圣母瑪麗亞的人生最后時光就是在這里度過的。
今天,這里已經物是人非事事休,只能看到一片殘垣斷壁。
京都,曾經是日本首都。京都的規(guī)劃建設以中國古代的西安和洛陽為樣板,而成為日本文化的源點和大和文化的象征。
這兩個城市都是世界文化遺產。
所不同的是存在和滅亡。
京都,今天繼續(xù)欣欣向榮;以弗所卻已是一座廢墟。
這兩個地方我都喜歡,而又都去過兩次。
我每次去以弗所只是兩個小時;而每次去京都至少要住兩天,還流連忘返。
到京都并不是去看日本,而是去朝拜我們唐代的長安(今西安)和洛陽。
今天,中國的城市幾乎全是高樓大廈,已經沒有昔日的風采,也許是因為時代的更迭和戰(zhàn)爭的摧殘,我們很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國古代城市,而京都居然成為世界唯一留存的古代唐朝文化城市。
以弗所的路,本來很熱鬧,現(xiàn)在沒有路了,因為沒有人走,更是因為整個城市的敗落。
京都,本來沒有長安的風姿和洛陽的驕傲,因為日本建設了這座城市,并且經久不衰,使京都這個地方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。
魯迅說:天底下,本來沒有路。走的人多了,自然就有了路。
京都的興盛可以來證明魯迅的名言。
相反,以弗所的衰敗告訴我們:天底下已經有了路,因為走的人少了,或者已經沒有人走了,原來的路也就沒有了。
看看我們許多熟悉的國有大企業(yè),為什么一個個都倒閉了?他們都有非常完整的規(guī)章制度,他們都有聲名顯赫的過去,因為他們的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都讓自己廢掉了!看看遼寧的一些企業(yè)、遼寧的個別地方,昔日的輝煌和昨日的光彩,都去哪了?
中華民族有許多好傳統(tǒng)被丟棄了。長此以往,大路可能變成小路,寬路可能變成窄路,有路可能變成沒路。
路,是很有意思的漢字。足,加一個各。
各走各的,千人一足。
路,也就叫成了出路。
千足各落處。
我曾經在一個學校的領導辦公室里看到一幅字,大意是“我們不給學生出路,學校就沒有出路”。
說得多好!
路,必須是有發(fā)展、有希望的正能量,我們要走在寬闊的、自由的、沒有任何恐懼的大路上,堂堂正正做人。可是在現(xiàn)實中,“大多數(shù)人并不真的想要自由,因為自由包含責任,而大多數(shù)人害怕責任(弗洛伊德)”。
所以,只有少數(shù)有使命感的人能夠成為成功人士,是因為他們才會對社會承擔責任。成功不是贏過多少人,而是幫過多少人!
電視劇《西游記》中有一首歌,叫做“路在腳下”。
其實,腳是受腦支配的。
思路決定出路。
路,在心中。
一個人不僅要有恒心,更加要有點子,腦子里面要有路子。不要人云亦云。
只有我們的思想有高度,事業(yè)才能有廣度。
思路,也需要我們在思想的路上能走多遠走多遠,能飛多高飛多高。
曾國藩說:凡辦一事,必有許多艱難波折,吾輩總以誠心求之,虛心處之。
但丁說: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說去吧。
一個人、一個企業(yè)要成就一番事業(yè),必須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,不積跬步,無以致千里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有路和沒路,會再現(xiàn)人們的為人處事之道。
把事做到極致,錢自來!
把人做到真誠,事自成!
把命修到大悟,自有運!
路,有一顆利他的心,即是正路!